作者:美商科磊 陳雁智 工程師
坊間簡報課程的教學品質,有種不自在與無奈。
大學第一次用 PowerPoint 整理期末簡報時,組員們色彩繽紛龍飛鳳舞的簡報檔,跟無日無夜的怨念壓在身上。然而,在臺上報告時,看到聽眾己經死了的羞愧感還歷歷在目。那時,默默許下了一個「能大方在講臺上流利簡報」的小願望。
第一步就從參加國際演講社(Toastmasters)開始,強迫自己習慣舞台上的壓力,也開始練習各流派的簡報手法,高橋流、Lessig 等,實作後感受到,掃開舊想法並用正確的方法,才能造就一份更好的簡報。
出社會後,簡報成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,常態性徹夜工作,只為了讓簡報品質更好,前前後後看了 TED、Slide:ology、參加公司辦的企業內訓……等。內訓課後最詬病的三點:
- 講師搬出在很多情況下必須妥協,將資料想辦法擠進投影片裡,配合公司與客戶範本,字型要 16 等等沒來由的潛規則;
- 拿出三歲小孩都看得出的差異來示範技巧;
- 言行不一的授課內容,卻拿到相當滿意的回饋。
陷在企業內訓講師跟學員共同構築出的舒適圈裡,有種說不出的不自在與無奈,持續在原地踏步中。
有些事物,是錢買不到的,像是改變的決心。
直到朋友傳一個《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》的連結過來,第一個注意到的是學費反而不是內容,盤算著,再考慮一下好了,隔天再決定。當晚看到己額滿的時候,驚呆了!下次決定不再錯過。
有些事物,是錢買不到的,像是改變的決心。
從沒看過有講師認真研讀課前作業並了解學員背景
4/26,晨,微熱,走進教室,像往常一樣地就定位後,想著蔡校長應該是跟醫界的學員比較熟,一路聊著就走到了旁邊,認了同行工程師友人的掛牌,開始攀談起來,讓人意外的是,一路談到了投影片的內容,一生當中,從沒看過有講師認真研讀課前作業跟了解學員的背景!
好的設計就是觀察與了解觀眾需求
改變的序曲是體認到「教」與「學」,是可以彼此用心建立正向循環的。接著,高手們的想法都很像。去年約莫同時候聽了翟本喬博士對於雲端的介紹,數次提到現在的時代、體驗比產品本身更重要。蔡志浩博士也早就為提升使用者體驗的理念,持續透過不同管道貢獻想法與建議。
此時,蔡校長也點出了,簡報要重視使用者體驗,提升的第一步就從設計開始,好的設計第一件事就是透過脈絡,洞察觀眾背後的需求,講者的任務就是滿足他們想知道的,不是講自己想講的。
勳哥的課提出許多原創的概念和設計
勳哥授課,就是一場場火力展示,是一種只要用心,手上的簡報也是能從水火箭升級成洲際飛彈。從許多原創的角度來分析各種設計技巧,適合在什麼時候及該如何使用。電光石火間,無數的新想法不斷湧出。
另一個令人激賞的亮點是,校長跟勳哥在總合起來六小時高濃度的授課時間中,完全沒有一秒背對觀眾,在各個主題開頭結尾時,也不忘再重複要點。
要超級好,先更好,No pain no gain。
越用心交課堂作業收穫越多的概念
下午蔡校長對一張張的投影片分析優缺點,簡化、重組、修改,連引用的原始文獻都花時間找出來,對細節的自我要求,再一次令人印象深刻。過程中,看到阻礙進步的盲點被指出來時,比草帽海賊團抵達新世界還興奮!是一個越用心交作業收穫越多的概念。
進步,真的沒有極限。
勳哥在動畫與視覺導引的分析,也激起了另一種欣賞電影的方式,當晚回家不經意轉到公視看到一代宗師,腦中再度迴響起課堂中的解析,第四次看同一部片還能有全新感受。
機會會從奇怪的地方冒出,校長分享的人生經驗再次呼應跨界中提出的當代現象。能做的不多也很多,把握當下每個機會做到最好。
新思惟提升了工作專業與生活品味
新思惟不只改變是個人對於簡報設計的想法,也提升了工作專業與生活品味。
需要比較的圖片開始用同樣的角度與光源取得,對比效果更強;取滿版出血的圖片的底層三分之一避免包含主體,後排觀眾會看不到;讀表格或圖表時的筆記,想想它們基於什麼問題或理由才會產生,知道意義才能強調它;看電影別忘了分析各個角色的進場與視線的方向,場景的轉移,做為往後設計版面或轉場的範例。
好的簡報,需要用心設計,生活亦然。
最新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