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力求勝,是對比賽和其他選手的尊敬!

 

作者: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 楊智鈞 醫師

相關文章:[快訊] 楊智鈞醫師榮獲國際腔內血管學大會「年度最有價值病例」!

 

 

01_ynangcc

景在平主席酷愛書法寫作,每個得獎者名字,都親自親自揮毫 XD

 

 

拼盡全力,才能有另一番見識。

 

這次 10/15 赴上海參加 Endovascology 2016 國際腔內血管學大會舉辦的「年度價值病例大賽」,先經過 100 多位參賽者繳交投影片初選、歷經 6.5 小時的馬拉松式決賽,在 54 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,以總平均 93.7 分拿下「年度最有價值病例」大獎。

 

「來自台灣的楊醫師語速、口條清晰,幻燈(投影片)質量高超,特別是在短短 4 分鐘內,把如此龐大的信息剪裁的非常恰當,實在非常難得!」

 

大會主席、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景在平教授,在頒獎致詞時這麼說道。

 

而我在此趟上海行最大的體會,是「格局」兩個字。接下來,我將分三個方向與大家分享,分別是「個人格局、學會格局、思想格局。」

 

 

個人格局:重要的不是比賽結果,而是參與 ○○ 過程。

 

你可能會覺得奇怪,上面那句話,不是已經完整了?中間怎麼還有空格?

 

萬維鋼曾在專欄中提到:奧運比賽最初是法國一位男爵,覺得國內男性過於溫馴、所以決定舉辦比賽提升國內男性的「男子氣概」!所以,比賽初衷是要激起國民的好勝心,參與比賽就是「要贏」,而且要「贏得漂亮」!

 

很多人問我到底怎麼把醫學簡報練好,我在去年的冠軍心得「真正的比賽,就是打仗!」一文中強調「把自己丟到死嗑的環境」,就是練習的最佳時機。

 

只有全力求勝,你才會一再精煉內容、刻意練習、調整呈現方式。有很多人說:「醫學報告最重要的還是內容,如果我的內容有東西,自然有人要聽啊。」我只能這樣回覆:「只顧自己方便,不管聽眾立場,無法打動人心。」

 

有句經典名言「重要的不是比賽結果,而是參與的過程」。基本上這句話少了兩個字,意思就容易被曲解,好像只要報名參賽,就已經「比完了、學到了」。

 

事實上,沒有將心態調整好,用全力求勝的心準備,從頭到尾都是比賽的局外人,評審還要浪費時間打分、其他選手還要聽你不夠流暢的報告,正是對比賽及其他人的不尊敬。

 

 

現場認識的山西朋友幫忙拍攝比賽一景。

 

 

說到底,為了上台露面而做研究、丟題目到學會報告的人,沒有在上台前做好足夠的準備,是無法在這過程中有所收穫的。

 

因為時間限制、投影片要求、需大量練習,這三件事會造成報告者極大的困擾。碰到困難所以退縮,找藉口:「我的東西好、我是純分享。」其實背後的原因是:他根本不夠重視自己要報告的東西。

 

這次從中國各地來參加的選手(最遠有從新疆、黑龍江來的),很多在比賽開始前還不斷拿著手機或平板複習投影片、嘴裡念念有詞。比賽結束大家也互相祝賀恭喜、握手力道十足、誠意滿滿,相比之下,台灣彈丸之地,有時仍無法真心交流,是可惜了些。

 

 

選手按照抽籤順序坐定位,好像進京考試一般。

 

 

重要的不是比賽結果,而是參與「爭勝」的過程。這一節最後八個字送大家:「創新技術、死嗑準備」。

 

 

學會格局:跟「誰」、比「什麼」?

 

一直以來我以為中國也有一個血管外科學會、舉辦全中國的大型研討會。結果,我實在太天真了……

 

其實中國有超多血管外科學會,有些規模小,有些規模則非常大。而常常是由一個大頭單獨、或幾個大頭聯合舉辦的(概念有點像武林門派)。像這個「Endovascology 國際腔內血管學大會」,就是由景在平教授一手包辦。一人之力能夠辦出 3000 人的大會,實在不簡單!

 

所以中國的大醫師彼此間在比什麼?比誰會辦醫學會!比會議規模大小、與會人數多寡、創新度、豐富度、前瞻性、以及邀請的國外學者和口碑度。真正的大牛是在比這個!

 

 

台灣的醫學會在比什麼?

 

有些例子不好在網路說,我只能講,台灣很多層面都是自己不進步、又見不得別人向前,說穿了,就比一個字:「爛」。

 

我誠心希望中生代的壯年醫師可以領軍不斷向前、而我們青年醫師則先從自己做起:不要比較、嫉妒、不要自己過得不好就酸別人、學會不幫忙你就自力更生自己報名、感恩幫助你的貴人、點滴累積!

 

 

感謝現場認識的山西朋友幫忙紀錄比賽實況。

 

 

思想格局:你的推理想像,99 % 都不是真的。

 

再進一步解釋之前,先說明本次比賽評分制度,至於為什麼要講評分制度,你看完就會知道。

 

比賽前已公布評分項目,分為四項:臨床思路 40 分、借鏡價值 40 分、演講技巧 10 分、投影片製作 10 分,總分 100 分。

 

這次的評審有七位、來自不同血管外科治療領域、不同地區的專家,每一個參賽者上場時,評審都各拿到一張評分表,按照這四個項目分別給分。參賽者演講結束,立刻由工作人員收走、統計總分後平均,並且隨時更新分數、名次、排名。

 

為什麼要講這個?因為有些朋友有一種想法:「你得獎一定是大陸人賣我們面子,讓台灣人得獎。」我兩個字回答:「何必?」

 

 

05_yangcc

評分規定

 

 

你有看過國際體育賽事強國人在客氣的嗎?中國早已無須禮讓台灣,反而台灣人自己要追上人家的水準。

 

客觀來看:假設主辦單位真的禮遇台灣人給你第一名,那麼多位評審、那麼多環節、總分 700 分再平均,而第二名最後總平均僅僅小輸我兩分之差,稍有一個環節沒算好,台灣人就輸了呢!

 

 

即時更新分數與排名,非常刺激。

 

 

用很簡單的邏輯就知道不可能,也沒必要。事實上,很多我們想像的陰謀論都不是真的。就像我在搭計程車的時候,司機告訴我:「政府都是跟滴滴打車掛鉤的!」我問他為什麼?

 

他說:「因為政府限制只有本地人才能申請滴滴的執照,但以上海而言,本地司機只有 1 萬多人,外地司機卻有 40 萬人,那滴滴肯定垮的嘛!所以政府現在還沒正式頒布政令,就是在等滴滴給點好處嘛!」

 

我說:「哇!政府的心思都被你掌握啦!」

 

他說:「那還要什麼掌握,這不是擺明著嗎!」

 

各位,你相信實情真如那位司機所說嗎?或許是、也或許不是。我們常常用自己僅有的邏輯觀,解釋我們看到的東西,強加因果關係、還沾沾自喜。

 

當然,人類如果沒有賦予事物因果關係是沒辦法過日子的,這也就是一些迷信的由來,比如我自己的一個迷信:吃牛肉,就會走衰運。

 

但是我勸大家下次有「陰謀論」的想法、或有衝動想要「提出某些因果論」解釋現象的時候,都問一下自己兩件事:

 

第一:「真的是這樣嗎?」

第二:「我想的大概是錯的。」

 

然後努力升級自己的「元認知」(metacognition;後設認知),你就會過得越來越實際,沒那麼多陰謀、真的。

 

 

關於簡報技術

 

我目前已經很難界定自己的演說、簡報技巧是從誰那兒學來的,畢竟所有的知識,都要靠自己內化後成為系統,才能為自己所用。不過有一點倒是可以確定:

 

 

其中一張競賽投影片

 

 

關於電腦斷層影像的處理,我確確實實是啟發自蔡依橙校長,真真正正的醫學影像處理專家。想學這一塊的朋友,可以參考新思惟的《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》、《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》或是臨床研究三部曲《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》、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》、《健保資料庫工作坊》。

 

 

專注自己的提升

 

在這個時代,競爭力不在競爭本身上,換李笑來的話講,1% 都是落後,真的沒什麼好比的,專注自己的提升,比較重要。而提升自己最快的方法,戰略面要開創新局,戰術面則要發揮死嗑精神,參與比賽就全力求勝,重要的不是比賽結果,而是參與「求勝」的過程。

 

努力讓自己的認知升級,避免用自己直覺式的想法下因果關係。人生佈局、擴大格局!

 

 

 

 

活動

 

 

本篇發表於 傑出榮燿, 未分類 並標籤為 , , 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